2025-06-29 10:36:27
行业板块方面,煤炭、地产、油气、黄金、钢铁、贸易、基建板块跌幅靠前。两市超过4400只个股下跌,160只个股跌停。资金方面,两市成交额突破1.1万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60.25亿元。
消息面上,市场降息预期落空。3月15日,央行进行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2.85%,利率与前期持平。但当日公布的1~2月份经济数据大超市场预期,经济复苏形势明显好转。此外,中概股问责事件风波未平,中概股持续大跌将担忧传递给港股和A股。
周一(3月14日),A股全天单边下行,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双双跌超3%。3月15日,A股早盘低开后逐渐分化,创业板指一度盘中翻红,但午后由涨转跌。截至当日收盘,行业指数(申万一级)悉数“翻绿”,煤炭、房地产、钢铁分别下跌了8.08%、7.25%和7.22%,跌幅居前。当天,北向资金净流出160亿元,单日净卖出额为历史第三高;同时,3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额已超过645亿元。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机构重仓股连续被内外资抛售加速市场抛压。”
机构判断,从交易层面来看,近期止损盘较多,包括前期抄底的部分资金也出现了恐慌性杀跌。
谈及A股连续下跌的诱因,华夏基金有关人士向记者指出:“近期市场信心比较脆弱,是一系列因素叠加导致。一方面受俄乌局势及后续制裁影响,外资流出新兴市场,连续6天A股出现北向资金大幅流出,在这一因素影响下,市场产生局部踩踏;另一方面,疫情蔓延、降息落空,市场对经济前景更加谨慎,导致总体风险偏好大幅收缩。此外,海外市场中概股持续大跌,加重了短期的恐慌情绪。”
该人士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情绪化主导市场逻辑的阶段,短期资金面结构往往较为脆弱,指数也会恐慌性超调,市场表现与基本面情况有所脱钩。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近期,相对于港股,A股市场还是有一定的抗跌性,但是累计跌幅也不小,主要还是受到国内外利空因素的影响,包括美联储本周可能会宣布加息、俄乌冲突还没有通过谈判达成停战协议、大宗商品价格依然是大幅震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表现。在一周的时间内外资流出大概500亿元,也起到了一定的打压作用。但资金量并不是太大,所以更多的还是给大家心理上的一种恐慌,造成了短期过度的杀跌。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担忧,也是造成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的主要原因。招商基金有关人士表示,今日市场调整的核心原因在于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明显降温。尽管今日公布的宏观层面的工业与投资增长读数较高,但是高频数据的明显走弱、疫情的升级以及2月低于预期的实体融资需求,均表明未来宏观环境面临实物资产通胀,但经济增长通缩的“类滞胀”环境。
3月15日,人民银行金融所博士后、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邓海清团队撰写文章指出,股票市场的“冷”对应实体经济的“热”,形成了相当巨大的反差。市场对经济的信心仍然没有恢复,仍然处在恐慌状态。他分析,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一是担忧中美冲突可能会加深,美国的对华制裁加码很有可能会加剧经济不确定性;二是疫情当前呈现2021年以来最严重的暴发,认为防疫政策对奥密克戎的控制能力有限,后续疫情将重创消费;三是房地产销售没有回暖迹象,认为当前房地产投资的正增长不可持续,后续将回归下行。
对此,邓海清团队认为,这些悲观预期均是“杞人忧天”,投资者在此刻不应再对经济抱有过分悲观情绪。在1~2月的财政“蓄力”后,上半年基建发力将提振经济;下半年疫情风险逐渐消失,消费发力将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看基建、下半年看消费”的背后,经济增长将没有悲观的理由。
有机构指出,目前,风险偏好水平已经收缩至2011年相近区间,低于2016年熔断和2018年。短期调整虽然剧烈,但风险偏好本身是周期性均值修复的,因此反弹的到来不会太远。
对于后市,上述华夏基金有关人士认为,指数仍在寻底的过程中,考虑到地缘局势特别是能源制裁的动向依然是短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市场或有修复但依然不排除反复,直到情形进一步明朗和改善。“指数在企稳前大概率会有所缩量,如果外部环境配合,缩量后走平,就会形成一个明显的企稳信号。”他判断。
杨德龙则判断,当前市场经过连续的杀跌之后,很多优质龙头股已经跌出了价值。虽然在市场下跌的时候,特别是非理性下跌时,什么样的基金都会出现回撤。但跌与跌之间是不一样的,好的公司跌下来最终都会涨回来,甚至创新高,而差的公司跌下来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他建议,投资者应坚定持有优质龙头股或者是优质龙头基金,一些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具备长期竞争力。
他强调,这一轮的下跌并不是经济面出现大幅下滑,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改变,更多的还是短期的一些因素,包括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疫情的冲击。实际上疫情总会控制住,未来疫情管控也会更加适度合理,减少对于经济的影响。所以这些利空的因素最终都是有希望通过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来克服的。
长城基金有关人士同样认为,总的来看,近日市场的杀跌已经与基本面产生一定背离,沉浸在“扰动-情绪差-杀跌-扰动”的恶性循环里,甚至对一些好消息和中性消息也做了悲观解读。当前A股各大指数的点位已经在比较罕见的历史极端底部徘徊,市场的过度反应已经比较明显。当前位置很可能是未来较长时间内非常重要的底部区域,建议保持理性心态和战略性目光。
不过,招商基金方面认为,当前不论是对居民部门、企业部门还是投资者,均面临盈利预期的下行,以及贴现率预期的上升和高波动,且在短期内还未看到扭转预期的信号。
资产配置方面,招商基金方面指出,在需求侧政策和信用效果清晰之前,结构上配置侧重于低风险特征的股票。水往低处流,红利策略、高股息策略与低估值策略成为当下投资者获取相对收益的优势策略。“现阶段我们仍需保持耐心、防守和等待,着眼中长期,关注未来稳增长与企业盈利发力等积极因素上修,耐心等待市场风险偏好从低位抬升。”
华夏基金方面认为,从结构上看,成长景气方向仍将是后续反弹的领涨方向,继续看好新能源车、半导体、光伏、有色金属、医药等板块。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呼吁监管层出台措施稳定股市。邓海清团队则在文章中指出,2022年中国股市大概率“前坏后好”,当前股市大幅下跌背离经济基本面,监管层应当果断出台措施稳定股市。从政策层的角度来说,呵护市场情绪,尤其是稳定外资的情绪,对维护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当前的股市下跌完全是由外资抛盘带动股市资金加速撤离导致的,从股债双杀的局面看流动性风险已然存在。该文章强调,流动性的丧失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伤害极大,一次流动性丧失下的风险需要多年补救。当前股市亟待政策配合救市,政策层应当果断行动,阻断负反馈螺旋和恐慌踩踏。
同时,这篇文章还谈到,救市需要有针对性,选对方式方法。市场有观点认为央行应降准降息以救市。但从中长期看,复盘中国A股,每次股市大幅回撤均在显著泡沫化或在经济转弱时发生,而此次在经济数据如此亮眼的当下发生股市的大跌,问题应当在于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投资者的信心上,而不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重启降息大放水未必是央行救市良方。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股市具有绝对估值低位、经济增速上行、地缘政治风险必将过去的三大绝对价值,股市将呈现“前坏后好”的格局,投资者不应过度悲观。